2020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帮信罪的案件数量上涨较快,目前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3的罪名(前两位分别是危险驾驶罪、盗窃罪)。其中90%系大学生,且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涨幅惊人。
1、什么是帮信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违法犯罪行为。
2、帮信罪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有两份依据。一是2015年8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增设的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条款;二是2019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3、大学生涉嫌帮信罪的特点是什么?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缺乏对后果的认知。帮信罪一般不会直接接触被害人,且往往打着“兼职”、“实习”的名号,这让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贪图小利的大学生卸下心理防备,陷入犯罪的泥沼。2、犯罪手段多样化。大多数涉案大学生的犯罪行为是向实施网络犯罪的犯罪分子出租、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也有个别大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信息网络技术,为上游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比如提供托管服务器、互联网接入、微信验证、广告引流等业务。3、案件数量增长快。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的数据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4万余人,同比上升近52%。可见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仍高位运行,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涨幅惊人。4、个案中出现犯罪长链条传播。有的网络犯罪团伙通过兼职平台或聊天群组散布收购、租赁银行卡、电话卡的信息,或散布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取款服务、账户解锁的兼职信息。部分学生轻信这些信息,贪图犯罪分子许诺的“辛苦费”,多群转发,导致信息扩散蔓延,形成了犯罪长链条传播。
4、帮信罪一般如何认定,其证明逻辑是什么?
帮信罪的证明逻辑:1、有证据证明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2、主观上帮助行为人具有明知,包括知道和证据推定应当知道,确切明知或概括明知,至少要求达到高度盖然性程度;3、客观上行为人为他人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4、帮助行为人与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存在关联性。
5、教唆、帮助他人实施帮信行为是否也构成犯罪呢?
该行为是否入罪,不能一概而论。电信诈骗通常有较长的链条,仅就提供“两卡”来说,往往有“卡农”“卡商”等不同层级,“卡商”可能又有一级、二级等多个层级,如果将帮信罪的适用限缩在直接给电诈分子供卡的人员范围之内,将向“卡商”供卡的人一概排除在刑事处罚范围之外,则存在打击不足、不适应当前实践的问题。当然,对层级较低的“卡商”特别是“卡农”,以帮信罪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从严把握,严格审查是否“明知”“犯罪”“情节严重”的法定要件,以贯彻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体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
6、哪些情形属于情节严重呢?
根据《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下列情形属于情节严重: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5、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第2项至第4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7、如果上游罪犯未到案,可以认定帮信罪吗?
需要根据具体案情来确定。
根据《解释》第十三条规定: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可以确认,但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者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依法未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
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综合考虑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态度等情节,认为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
8、帮信罪一般会判处几年呢?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条之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是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9、大学、行政机关要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提供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对于不法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打破一些大学生以为通过兜售个人信息、出借银行卡等行为就可以获得巨额财富的幻想。第三,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对招聘平台的监管,完善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审核。相关行政机关亦有责任深度挖掘、分析帮信罪的幕后黑手,加强对于灰色产业链的全方位打击,防止非法企业通过招聘平台投放信息诱导大学生参与帮信罪。
10、大学生自身如何预防呢?
1、提高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劳动关系界定、风险责任分配等一系列法律问题;2、抛弃一夜暴富心理,不可急于求成,建议多看看榜样教育和警示案例;3、不要贪图小便宜,被一时之利诱惑,天上掉的不一定是馅饼,也可能是一副手铐哦。
当前帮信罪已呈现分工细化的态势,并逐步形成由各个作案环节构成的利益链条,导致该罪迅速蔓延。打击帮信罪的关键是要斩断利益链,在有效惩治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中,请广大学生坚决做到“五不”:不轻信、不贪利、不供卡、不泄露、不转账。